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教师节特辑】记河南省优秀教师王继娜老师

发布人:人事处 发布日期:2025-09-07 浏览次数:

编者按: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城建校园,有许多优秀教师,他们默默奉献、躬耕教坛、潜心教学、投身科研。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党委宣传部推出优秀教师代表系列展播,向全校师生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发展,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王继娜同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尺讲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了课堂教学,作为学业导师,该同志还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成长,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惑,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多名学生从最初的迷茫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专业人才,部分学生毕业后投身到国家西部建设中,如朱建敏扎根西部,现为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检测公司总工程师,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鉴于此,该同志于2020年被评为我校“师德标兵”,于2022年被评为“文明教师”。

她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基于技能导向的创新性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OBE理念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等两项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作为核心成员(第二)参与“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和“科技创新创业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在此基础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题为“基于技能导向的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专业英语的承载功能与教学研究”等教改论文。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持续更新教学内容。近五年共5学期获得教学质量考评优秀,并于2019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2025年被评为校“教学名师”。科教融合,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过程和成果引入课堂,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指导的化利娜、马帅、姚秋雅、刘彻等学生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用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和省级项目6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为“建筑材料及实验”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土木工程材料”河南省教学团队负责人,是“道路建筑材料”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不断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在专业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如在《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教学中,结合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不合格水泥”和“问题混凝土”事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所带班级职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刘彻、汤鑫茹等多名学生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

王继娜还注重社会服务,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是河南省首批“科技副总”,与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中心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研发项目,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或参与省级项目13项、地厅级项目5项,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如编制了《平顶山市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咨询报告》,对平顶山市建筑垃圾产生量、资源化处置及清运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分析,编制了平顶山市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技术方案,2019年12月被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采纳,为平顶山市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主持编写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材料生产技术指南》,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材料进行了综合调研、分析,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制定了该生产技术指南,2018年12月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采纳并推广应用,为河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与技术评价提供了依据。

(文:人事处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