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河南省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我校师生在赛事上大放异彩,成绩斐然,首次斩获各组别奖项的大满贯,包括学生赛道金奖1项、铜奖3项,教师赛道铜奖1项,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其中,外国语学院赵佳晗同学在本科组成长赛道上勇夺金奖,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庞懿骞同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马香雨同学、法学院的谢浩冉同学分别喜获铜奖,田果果教师团队在教师赛道上斩获铜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师生个人能力的印证,更展现了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领域的探索与积淀。让我们走近金奖得主赵佳晗同学,与教师赛道铜奖获得者田果果教师团队,聆听他们与职业规划大赛的故事,探寻荣誉背后的奋斗密码。
本科组成长赛道金奖获得者赵佳晗同学:在职业规划中雕刻未来蓝图

赵佳晗,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22级学生,在校期间,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奖励志奖学金,先后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先后取得河南省“奋进新征程·唱响新时代”朗诵大赛“优秀朗读者”、2024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优秀奖等优秀成绩。
“备赛的过程就如同烘焙,要将原料反复揉搓,再做造型,最后高温烘烤方才成型。”谈及备赛赵佳晗表示过程中挑战重重,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反复修改。从校赛到省赛,赵佳晗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复打磨优化,高强度的准备工作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好事多磨”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耐心,才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赵佳晗参与的成长赛道比的是“成长”,即在正确的择业就业理念下,能够设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同时,成长的过程要体现围绕目标学习实践的经历。作为文科类职业目标,赵佳晗的展示项目工程英语口译实践成果,主要目标是让评委清晰感知项目的既有价值与发展潜力,这就要求项目展示者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与流畅的表达能力,即在展示过程中能够用通俗语言,条理清晰地展示汇报作品。

“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平台与资源,在他们的陪伴指导下,我进步收获了很多。把专业放在就业市场中探索,会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可能性,把自身的特长成绩相结合,真正实现人岗适配。把自身就业目标放在学校培养目标、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中去制定规划时,才懂得了‘就业择业观’的真正内涵。”谈及项目规划筹备赵佳晗如是说。作为外语翻译专业学生,赵佳晗紧密结合学校“城建”特色与学院“翻译+城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将职业规划聚焦于国际工程口译领域。学校开设的国际工程管理、经贸等学科融合课程,让她看到在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工程英语口译的职业机遇。她由此清晰规划,立志成为国际工程领域的语言文化桥梁,为学校“城建”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在作品撰写阶段,赵佳晗严格对照评审标准,合理分配内容比重,确保项目内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职业目标务实设定”“自我认知科学分析”“发展路径清晰规划”“实践展示注重过程与自身努力”是赵佳晗探索出的取胜“密码”。例如,在职业规划中,各阶段的能力提升计划均紧密围绕工程口译的岗位需求,让规划的可行性一目了然。现场展示时,不仅体现在规范严谨,具有专业性的内容上,更要展现出大方得体,与目标职业相匹配的气质,根据目标岗位要求,通过演讲语气手势、仪容仪表等各方方式向评委展示专业素养。
对于今后需要备赛参赛的同学,她建议,要提前深入调研行业,重视作品打磨以锻炼耐心与细心,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小任务,如建立工程术语动态数据库、每月解读行业白皮书,推动专业积累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谈及收获,赵佳晗表示,这次大赛让自己对职业认知更加清晰,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与能力提升计划,切实体会到了“以赛促就”的意义。备赛期间的行业调研、模拟谈判,让她深刻认识到,优秀的工程口译员不仅要精准转换技术参数,更需理解项目背后的文化差异与商业逻辑。在能力层面,备赛锻炼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结构化思维,构建起“术语记忆—场景模拟—压力应答”的能力模型。未来,她计划将大赛中的目标分解法转化为“口译项目管理表”,持续更新工程术语动态数据库,每月进行行业白皮书解读,确保专业积累与市场需求始终同步。
教师赛道铜奖获得者田果果教师团队:以教育匠心赋能职业成长

田果果,讲师,现任职业发展科(职业发展教研室)科长,中共党员。从教期间,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指导学生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0人次。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岗位标兵、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平顶山市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田果果认为,作为指导教师,要想指导学生获得成绩,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大赛方案,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作为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重要赛事,以“着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广阔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高效平台,以及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庞大市场”为目标,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可以说,职业规划大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内核: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指导职规赛备赛,充分认识了职业生业教育,了解了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在解读大赛方案,了解比赛导向的同时,在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还需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职业探索。大一时,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框架,鼓励其参与行业调研,制定包含技能提升和实践计划的四年成长路线图;第六学期则侧重将前期规划转化为求职实战,建立动态学习档案,整合跨课程知识,实现从规划到就业的系统性能力提升。此外,学校引入的AI生涯规划系统和AI简历系统是重要工具,学生可通过系统进行生涯测评、生成简历、模拟面试,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职业规划更科学、高效。

以赛促学,探索职业更多可能,职业规划大赛通过“成长赛道+就业赛道”双轨机制,构建起“认知—实践—提升”的三阶培养体系,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以赵佳晗为例,其职业规划深度对接学院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将翻译专业核心能力与国际工程管理知识有机融合,既彰显学院“翻译+工程管理”的学科交叉特色,也验证了专业技能向岗位胜任力的转化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范式。
就学校未来进一步深化职业规划教育,田果果表示,加强教育的系统化、全面化与个性化,推动就业指导智能化、个性化升级。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职业方向。邀请行业专家、校友分享经验,组织企业参观、行业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自我认知与综合能力。
田果果寄语同学们,职业规划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之旅,大赛是“职业实验田”,希望同学们如赵佳晗般,将专业特长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主动思考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书、路演答辩是未来求职的“预演装备”,而职业规划本身是对未来的深度思考。愿同学们既有规划职业方向的格局,又有脚踏实地实践打磨的行动,在不确定的未来中锚定属于自己的坐标,书写精彩的职业篇章。

从赵佳晗同学的职业探索,到田果果老师的教育实践,我们看到了学校师生在职业规划领域的热情与智慧。赵佳晗同学以金奖为起点,向着国际工程口译领域坚定迈进;田果果老师以教学为阵地,持续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能量。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探索实践的缩影,更是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创新与实践的映射。愿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在职业规划中明晰方向,用奋斗实践规划的蓝图,在时代的浪潮中逐光而行,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共同谱写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新篇章。
(文: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