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擎科技服务队是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以专业为依托的一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团队致力于打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019年至今团队跨越千里,深入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在调研中展现出开拓创新精神,深入基层,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尽显朝气蓬勃的风采。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愈发凸显。2024年石榴擎科技服务队入围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团队老师与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命题,将目光投向了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昂思多镇,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推普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为了深入了解昂思多镇的推普现状,团队成员们背上行囊,奔赴千里之外的调研地。初到昂思多镇,他们便被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所吸引,但他们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语言情况,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调研工作中。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困难。语言不通是第一个难题,当地居民大多使用青海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起来十分困难。但团队成员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积极寻找会普通话的居民作为翻译,耐心地与每一位受访者沟通。有的同学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当地居民的意思,还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简单的方言词汇和常用语句。

调研的范围涉及昂思多镇的多个村落,团队成员们需要挨家挨户地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沙吾昂村、公拜岭村、尕吾塘村、拉昂村、寺台村,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坚持走村串户,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倾听每一个故事。
有一次,团队在拉昂村调研时,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只会说本民族语言,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团队成员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准确理解老人的意思。就在大家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一名成员突然想到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图画来交流。他们一边比划着,一边用手机查找对应的词汇,终于慢慢地和老人建立了沟通。从老人家那里,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当地语言使用的历史和现状,这些宝贵的信息为他们的调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还充分利用各种调查方法,通过资料检索、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地推普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在整理问卷数据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地居民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居民对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查阅大量资料,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了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意识到,推普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宣传方式,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于是,他们提出了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学习链条的想法,希望通过一些线上学习平台,让当地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普通话。此外,他们还建议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如射箭民俗文化、拉面文化等,打造文化品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普通话的推广。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他们深知,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他们的调研成果已经成为推动昂思多镇推普工作的重要参考。他们的故事,也在校园里流传开来,激励着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群平凡的大学生,用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在调研路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展现了河南城建人爱党爱国、自信自强、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风采。
(文: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