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校友企业家谢忠君: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发布人:杨毅 发布日期:2024-12-19 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谢忠君,河南南阳人,1972年生,1992年毕业于我校房建专业,现任群安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城建学院大湾区校友会会长。毕业后,分配到中建七局一公司(河南平顶山)担任技术员。1994年南下深圳,就职于汕头达濠建筑公司深圳分公司(国企),从一名放线员、技术员一步步做到副总经理。2003年创办群安达公司。

人物专访

笔者您在2003年创办了群安达公司,选择了建筑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当初是什么因素让您进入建筑领域创业?

谢忠君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河南城建学院,当年我在学院就读的就是房建专业,因而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建筑行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建七局一公司,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勉强维持着生计。在国企工作期间,恰逢“邓小平同志南巡”,全国各地都在转载陈锡添撰写的《东方风来满眼春》,老人家的谈话阐述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广东深圳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当时我的内心也很澎湃,也期待着到大城市里发展,于是就毅然决然到深圳去淘金。当年我独自到深圳后,起初是想投靠到同学朋友那里,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也投递了很多岗位简历,机缘巧合下收到了深圳达濠建筑公司递来的橄榄枝,就这样开始从项目基层员工干起,在建筑工地项目上摸爬滚打了近10年,做过放线员、施工员、技术员,一直成长为集团公司业务副总经理。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于2003年10月创立了群安达公司,之所以选择了建筑行业,还是因为自己熟悉这一行,爱这一行。

笔者现如今群安达集团发展壮大,请您回忆一下,在2003年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与其他两位兄弟一起搞创业?您认为在您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能支撑您创业这一想法?

谢忠君当时两个兄长在家做生意,亏的亏,赔的赔,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母亲心疼我的两位兄长,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在深圳给他们找工作。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司初创缺人手,于是便邀请两个兄长一起来深圳共同创业。搞建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特别是在当初,深圳从小渔村起步,到处荒草湖泊。施工人员常年需要居住在施工现场,条件艰苦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还要协调各种业务关系,创业初期真是一言难尽。现在回想起来,能支撑我一直干下来的,一是不忘父母教导,不忘兄弟情,走正道,做正确的事;二是认真做事,诚实做人,把客户交办的任务干好,守信履约;三是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群策群力,共创共赢。

笔者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放缓,不少企业倒闭破产。在2021年,公司刚刚转型,面临压力。您是怎么带领公司走出这段困难期的?

谢忠君关于这一点,真是要感恩机遇。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初会突发疫情,一下子使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力还是相当大的。好在是集团此前的整体发展战略比较务实(重产业、轻房产),虽说疫情导致项目施工方面存在各式各样的困难,但企业的总体影响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时于2020年我就正式提出了集团化管理的发展目标,未来要打造一个更大的平台,更有责任心的企业,解决公司员工的后顾之忧。

笔者如今社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比如说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那么与您以前创业时期的环境和所要求的品质相比,现如今大学生创业更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品质?

谢忠君如今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信息化的大社会,在国家大力鼓励创业政策下,借助于万物互联的大数据,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机会,目前的创业环境、营商环境还是提高了很多,相比较于当年那是太优越了!时代在发展,当今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对创业者的个人品质要求更高了。就品质这方面,我岂敢妄言,仅讲讲个人的感受,与大家共勉。我个人认为,作为青年创业者,一是要多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认知、扩大胸襟;二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要时刻做到自律、勤学、上进,培养务实进取、力求上进、勇于奉献、服务社会的利他精神。

笔者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执行力不是很强,大多数时候可能有所制定计划,而等到预计的时间又给自己找下各种理由推脱。您作为企业家,对于大学生提高执行力有什么建议吗?

谢忠君哪有建议,只能分享罢了。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江浙沪独生女火了》,说的是这类人群有三个标签:生活优渥,父母独宠,人生顺遂。大致意思是:我能选择怎么生活,我想去哪个地方留学,小到我去哪里喝下午茶,这些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为什么会火起来,是年轻人在追求“松弛感”。自主的背后有家庭财富的支撑!接下来就是批判的声音,说这些年轻人在追求安逸、追求躺平,认为年轻人喜欢“松弛感”是一种不好的风气,我觉得也是。作为年轻的大学生,还是要有自律精神,没有执行力将一事无成。我个人见解:一是正面教育我记得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话:“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30岁的无奈,导致了40岁的无为!40岁的无为,奠定了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碌碌无为!”成功的人生等不得,一定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否则,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你一无所有;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你一无所有;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你还是一无所有。二是树立榜样成功人士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执着的坚守,多少个日夜挑灯苦战,时刻在思考着企业的未来。群安达集团能走到今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是我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才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任何时代做生意做企业都是要冒风险的,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心力和体力。好生意都是需要时间和心血积累打造的,一夜暴富成名的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的故事。要知道,成功的路上会有无数障碍和困难,只要有一个问题不解决,就很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干不好工作的。三是纪律约束我也经常跟员工们说,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千万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趁现在年轻,有激情,有魄力,有失败的资本,放手搏一搏,让人生从此与众不同。马云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上班,“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不负责任的人迟早也会被淘汰。他有段话说得好: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赚钱那一定是顺带的事。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目前集团全体员工都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期望大家能做到忠诚、担当、奉献,一个人只要把人做好了,其他都迎刃而解。

笔者您与您的兄弟经常返乡捐助母校,建设家乡。当代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可能偏爱前往大城市工作,而非返乡创业或建设,您觉得投身于家乡之外建设相较于返乡建设,您更鼓励哪一类?

谢忠君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正定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他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我们作为唐河县走出来的农民后代,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每年我们都对老家母校的中小学生及家乡的特困大学生,尽一点绵薄之力。愿我们的每一份爱心,能为同学们带去温暖、坚强、信心、激励,并化为同学们日后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巨大精神力量。关于大学生留城市还是返乡创业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年轻的一代思想还是比较活跃有主见的,既有老家的情怀,也期待大城市的发展,每个创业者的心态、努力方向都是不一样的,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笔者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中国建筑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您认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当下的就业形势?或者说,在未来这十年内,建筑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

谢忠君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扩内需、促消费,新型城镇化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也已吹响,土木类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还是很多的,择业机会不少。至于说未来的挑战,第四代新型住宅已上市,新型建筑、智能制造业必然也会应运而生。期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积极学习,完成学业,在专业能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就一定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笔者请您对母校河南城建学院和学弟学妹们说几句话吧。

谢忠君“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在当前形势之下,我们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知识、人才方面的竞争。只有不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支撑。在此,我谨代表群安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城建学院大湾区校友会祝愿母校河南城建学院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创辉煌!同时也祝愿莘莘学子们在学院老师们的辅导下学业有成,再创佳绩!欢迎学弟学妹们大学毕业后能到大湾区到群安达来工作!谢谢!




(文:杨毅 图:校友工作办公室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