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近期要闻 > 正文

我校与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平顶山市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发布人:倪立坤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11月21日上午,我校与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平顶山市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我校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平顶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文祥,校长陈桂香,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涛出席会议。平顶山市人大、政协、相关局委、各区负责人、城市更新领域专家代表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毛艳丽主持。

会前,校党委书记范晓伟在学校行政楼三楼接待室会见了刘文祥一行。

会上,陈桂香对刘文祥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效和未来展望作了简要介绍。她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紧密对接行业产业和重大战略需求,加快优化学科布局,深化有组织科研,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城市更新重点领域,构建了覆盖“环境治理—智慧规划—智能建造—安全监测—政策法治”全链条的技术服务体系,围绕“绿色转型、智慧赋能、安全韧性和创新生态”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学校深度参与平顶山市城市体检工作,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市住建局联合编制《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导则》《平顶山市“好房子”建设指南》等多项技术规范,积极服务平顶山城市高质量发展。她强调,双方将深度整合住建部门的政策实践优势与学校的多学科科研优势,聚焦政策研究、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三大方向,合力将平顶山市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打造成为服务决策的“思想库”、引领行业的“创新源”和支撑发展的“人才港”,为平顶山市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刘文祥在讲话中指出,成立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是平顶山市贯彻落实国家与河南省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抓手。对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立足平顶山,争做城市更新战略的“策源地”。聚焦“工业遗产活化”“完整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努力摸索出一套具有平顶山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模式与标准,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平顶山模式”。二是要开放协同,搭建汇聚多方智慧的“立交桥”。 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平台”,有机联结政府、高校、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吸引更多专业机构、社会资本和公众力量参与到城市更新的全过程。要打造成为一个思想碰撞、观点交流的“创新空间”,让一切有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源泉充分涌流。三是要务求实效,打造驱动城市蝶变的“新引擎”。树立成果导向,推动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紧密对接我市已经出台的《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城市更新导则》等政策技术文件,在项目规划、政策评估、技术审查、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撑。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驱动平顶山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端智库和创新平台。

杨洪涛在致辞中表示,市住建局将与河南城建学院进一步深化合作,秉持问题导向与成果导向原则,推动城市更新从“顶层设计”迈向“施工图落地”。聚力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一个开放融合的“思想库”、成果应用的“转化器”、科学决策的“参谋部”,为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建议,让科研成果切实服务于城市建设实践,围绕城市更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和可落地的实用工具,助力我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科研处处长张大力与住建局局长杨洪涛代表校政双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副市长刘文祥与校长陈桂香共同为平顶山市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会上,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别展示了学校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

会后,与会领导及嘉宾还实地参观了河南省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文:倪立坤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