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个暑期,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聚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暑期重点工作,抢抓机遇、精准发力,做到假期不停歇、工作不断线,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谋划启新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持续推进,对照问题清单和整改内容深入整改。教务处发布《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组织召开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汇报交流会。各二级学院就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与不足、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学院修订工作整体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交流。邀请河南工业大学教务处长杨六栓教授、中原工学院教务处长崔陆军教授进行意见反馈和专题辅导,各学院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线下会议进行深入论证。如,市政学院、能源学院、测绘学院、电气学院、材化学院、艺术学院、生科学院、数理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等学院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开展院内互审、专题研讨,不断完善方案。
加强组织科研,科研成果提质增效
7月中旬,科研处会同研究生处以满足学校学科建设要求为前提,组织相关学院编制了5大领域10个方向的项目指南。广泛动员二级学院老师申报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批)。举办面向科研骨干、青年教师及科研管理人员的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管理与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题培训,邀请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家和资深审查员授课,提升参训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实务能力。开展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完成创新团队1项和创新人才2项推荐上报;组织推评上报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招标课题10项;组织申报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5年选题指南项目及202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邀请武汉理工大学李志锋教授作《高水平社科项目申报指导》专题报告。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承担横向科研课题,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暑期社会服务到账420余万元。
持续拓展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地方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校地、校企合作成果,整合叠加优质资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科研处发挥学校学科特色,做好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和住房保障专家库专家遴选与推荐,遴选25名城市更新领域专家入库,配合市科技局开展产教融合情况调研,为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7月29日上午,校科协成功承办第五届平顶山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市262支队伍竞技,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形象。7月1日,材料与化工学院与河南德信祥硅化学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签订《特种硅基材料研发及技术优化项目》横向课题合作协议。7月22日,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联合福建月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接待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与会各方对校企联合布局的 “智能电驱 +” 产业进行交流,为后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落地奠定坚实基础。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走访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仁华药业有限公司、郑州科蒂亚生物有限公司等 10 余家合作企业,为校企联合科研项目落地铺平道路。
精细招生就业服务,精准施策保质量
8月24日,我校2025年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录取新生8224名,生源覆盖全国31个省份,结构合理,录取工作全程规范透明,实现“零差错”。研究生处启动2026年度研究生招生工作,完成制定《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推进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成研究生管理系统,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研究生新生数据已经导入学校迎新系统、与我I城建、企业微信等模块对接完成。招生就业处严格核查就业数据,落实教育部“四不得”规定,作为牵头高校完成平顶山区域6所高校互查。启动2026届就业工作,校领导将持续带队访企,各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已走访32家企业。比如,7月9日,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到三门峡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实地走访河南能源义马豫西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豫西煤炭储备煤基地、三门峡天新医院等单位,旨在推进产教融合、对接行业需求、拓展就业渠道。7月28日,外国语学院线上走访庆阳博瑞传媒装饰有限公司、河南名门汇传媒有限公司,围绕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及就业等问题深入交流,最终达成校企合作意向。
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确保研究生教育良好开局
研究生处紧密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年”总体部署,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年活动,研究制定学科、学科群布局调整优化建设方案,系统谋划学科建设工作;组织召开了拟新增硕士学位点培育暨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建设进展,明确后续建设任务和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河南省博士立项高校年度建设进展考核评价工作,比立项时前进两个位次;积极安排部署省教育厅组织的博士硕士立项学位点建设年度考核评价工作,精准指导立项建设的3个博士学位点和16个硕士学位点开展考核评价材料准备工作,为迎评考核做好充分准备。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制度体系建设,邀请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专家,对我校研究制定的近50项涉及研究生培养、管理、学籍学位规章制度进行了论证和指导,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学校和学位点两个层面邀请校外专家把关指导《2025版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了研究生迎新工作方案、研究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和导师岗前与岗位培训工作方案,为研究生教育高起点高水平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筑牢后勤管理与保障,全维守护校园平稳运转
暑期期间,后勤处针对考研及参与实验、竞赛的1400余名留校师生,宿舍楼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全时段保障公寓供电稳定,确保空调正常运行,为师生抵御酷暑。同步推进10栋学生公寓维修改造。暑期食堂坚守"放假不放松"原则,全力保障留校师生饮食需求,为师生提供不间断餐饮服务。提前谋划、倒排工期,有序开展学生公寓维修、排球场改造、行政楼加装电梯等项目的招标、设计与施工工作。为应对汛期挑战,提前启动防汛预案,对公共区域防汛风险点位全面排查与布置,对梅园1号、竹园5号、10#教学楼地下室、五环体育场等易积水区域实施重点监控,放置防汛设施、清理水沟、堆放沙袋、疏通楼顶排水口,安排专人定期巡视,保障积水快速排放,平稳度过汛期。保卫处利用假期检修围墙、大门、监控、交通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重点部位安排专人值守,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情系暑期一线职工,清凉关怀润心田
校工会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保障暑期坚守岗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作为重中之重,用心用情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清凉”与“温情”同步到位,并陪同校领导到行政楼门岗、实训科创楼、招生录取现场、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校医院等地慰问坚守岗位的教职工。分别与湖光幼儿园、公明路小学和市一中附属初中(市七中)进行协商,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近百人实现就近入园入学,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发布“金秋助学”通知,资助困难教职工子女顺利入学。
社会实践“丈土地”, 深入乡村“灼真知”
2025年暑期,校团委组织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11支社会实践队伍,包括材化、外语、电气三个学院的3支队伍入选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互动团队和土交、国教、生科、艺术等四个学院4支团队申报的河南省“三下乡”重点团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以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等方向为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所学所长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城建学子的青春风采,真正做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热情似火的城建学子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脚踏实地,自找苦吃,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服务贡献中厚植爱国情怀,在“三下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锤炼本领,为构建美丽宜居、和谐富裕的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关心关爱学生,持续做好暑期走访慰问和政策宣传
暑期期间,学校组建18支家访小组,奔赴河南省10个地市50余个乡镇村庄,对特殊困难学生、贷款逾期、贷款本金即将到期、在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校友等学生群体进行走访慰问。走访中,老师们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成长背景及受助需求,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向学生及家长详细介绍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确保家长和学生全面知晓帮扶渠道。家访行程累计7000余公里,精准覆盖60 余户家庭。与此同时,学校在优秀困难学生中遴选171名学生担任“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利用暑期返回家乡、社区、母校等地区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此外,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不断线”“不停摆”,学校实行轮岗轮休,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安排人员坚守暑期工作岗位一线,全面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为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暑期已接近尾声,暑期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用汗水诠释担当,用行动践行使命的责任担当,是河南城建学院突破转折发展、向着更大目标迈进,全面建设高水平城建大学应有的工作作风和奋进姿态。新学期即将开始,新征程即将启航,2025年下半年,全校上下将继续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团结奋斗、砥砺奋进,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展新气象,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6周年献礼!
(文:陈怡璇,李军伟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