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记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洪军教授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4-09-24 浏览次数:

在科研道路上,有这样一位深耕不辍的探索者,她以满腔热忱和优异的成果照亮学术之路,更以科研反哺教学,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她不仅在学术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更是立德树人的楷模,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知识的无限追求与对学子的深切关怀,她是高校科研战线上一名优秀科研工作者。

IMG_20240829_161729

洪军,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曾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第13批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南城建学院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抗菌肽的功能及应用研究、湿地鸟类调查及监测。

科研征途,领航前行。自2011年7月任职以来,先后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高校重点基金资助项目以及横向课题多项,累计到账经费3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2区以上SCI收录论文3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转化,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标杆。

她带领团队依托国家级、省级、地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系统探讨了鲎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杀菌机制,并通过实验室长期连续诱导的方法探讨细菌是否对鲎素产生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她在鲎素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及细菌对其抗药性机制研究中取得了前沿性成果,也为抗生素替代品之一的抗菌肽在医药、养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学院学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另外,她先后受焦作市、中牟县等林业主管部门委托以及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资助,已开展了黄河流域焦作段、中牟段湿地的水鸟调查以及河南省白冠长尾雉资源调查与监测,为河南省鸟类资源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有力支撑了学院学科建设。

桃李满园,育人为本。作为师者,洪军不仅在科研上追求卓越,更在育人上倾注心血,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科研素质提升。她悉心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挑战杯等省级以上赛事,屡获佳绩。近五年来,先后带领50余名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及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并指导大学生完成校级和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和挑战杯等各类省级奖项5项,在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展现了其卓越的教育才能和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所指导学生中有20余名考上211及以上高校研究生。在她的引领下,一批批青年学子在科研的征途中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科学探索的生力军。

服务地方,贡献卓越。作为2018-2024年度的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洪军教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服务于平顶山市及周边企业,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对项目申报指导、产学研合作、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及成果推广等形式对受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把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应用到企业中去。并协助企业建立实验室,申报省、市级工程中心和科研项目等。她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服务企业的广泛赞誉,个人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特派员”荣誉称号。在她的示范引领下,学院多名博士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工作中,为我校在省市两级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中贡献了力量。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坚持不懈,奋斗不止”,这是洪军的人生座右铭,也是她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面对科研道路上的重重挑战和困难,她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她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洪军教授,一位在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不断前行、追求卓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洪军教授将继续以她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图:科研处 编审:陈怡璇 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