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启动

油茶梦想家先锋队点亮斛山乡启动仪式
7月3日-5日,河南城建学院“种绿成金·油茶梦想家先锋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光山县斛山乡,开启了一场以“青春逐梦油茶乡,创新赋能振兴路”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探索之旅。实践团深入基层,探寻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密码”,助力当地农民创收增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基层对话:探寻乡村产业“痛点”

与斛山乡政府开展座谈

听杨大勇介绍乡村产业
在斛山乡党委副书记杨大勇的召集下,一场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座谈会拉开帷幕。杨大勇详细介绍了斛山乡的乡情乡貌、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状况。近年来,斛山乡凭借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再生稻、黄桃、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农产品推广、产业链完善和销售渠道健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杨大勇副书记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找到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现代农业致富之路。
实地调研:解锁特色产业“优势”

再生稻产业调研

参观黄桃产业种植基地

参观福牛牧业智能化养殖基地
座谈会后,实践团成员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光山县绿油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种植基地、光山县众志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黄桃种植基地和福牛牧业肉牛养殖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在再生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再生稻“一季播种、两季丰收”的独特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其产出的大米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黄桃种植基地,实践团了解到,当地通过将桃园打造成旅游景区,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游客在采摘黄桃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这种“接二连三”的产业模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稳定增收难题,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果林真正化作金山。在福牛牧业的肉牛养殖基地,队员们参观了先进的智能化养殖监控平台,并了解到“银行 + 农户 + 牛企”的“寄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难题,降低了养殖风险,还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了三方共赢,抓住了“牛”鼻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参观再生稻展销品

农户采桃中
调研团队指导教师文枫在汇报中表示,高校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实践团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利用“芯灵数智人系统”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助力产业增收,让科技真正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结合斛山乡的资源禀赋,明确乡村振兴愿景,确定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和预期目标。以“一乡一品”为特色,培育以油茶为龙头的新产业新业态,用创意点亮乡村,用文化赋能产业,让斛山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针对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个村庄要自身定位、盘活有限土地资源,做好摸底调查,主动对接主导产业,一业一策分类推进“一村一业”,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重塑乡村发展新动能, 激发乡村活力, 实现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未来展望:用青春点燃乡村振兴“新希望”

与绿油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河南城建学院“油茶梦想家先锋队”以青春之名,响应时代的召唤,为斛山乡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此次基层探访活动,不仅为斛山乡带来了新技术、新思路,更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实践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是乡村振兴的最强音,也是推动乡村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关键力量。他们将用青春的激情,点燃乡村的希望之光;用青春的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我们期待,斛山乡的明天更加美好,乡村振兴的号角将更加嘹亮!
(文:李凯达 文枫 图:李凯达 编审:陈怡璇,李军伟)